P2P是點對點Peer to Peer,或可說人對人Person to Person

 

(此文章為投資者視野,純屬個人經驗之CASE REPORT)

 

從2017年開始接觸(在P2P最紅的年代)

當初標榜台灣最早的 P2P業者

推廣金融民主化

這個口號打動了年少輕狂的我

於是身體力行來實驗看看是否可以科技革命

第一筆2017年4月

最後一筆標案在2020年5月

共22筆

image

投資標的選擇方式

畢竟不是要賺大錢

所以都認真評估平台提供的身家調查 月收入

正當職業

並看身分證查核都有的

image

違約率2/22 共兩件違約

(系統不會通知要自己尋,

所以如果沒有認真一筆一筆點

搞不好很多標的欠帳不會知道)

 

一件已向法院申請更生

(2021年12月裁定,大約可能有機會要回四成)

令平台有和債務人簽約「.......會員瞭解並同意,於會員具有借款人身分時,如會員未依約足額返還還款金額,嗣其給付任一期還款金額時,應依序用以清償催收作業費及/或鄉民貸得收取之其他費用、逾期罰金、利息及借款金額」

言下之意

拿回來的錢也是公司先把他該拿得違約金拿走,投資人本金能回來的量就更微乎其微了

 

 

 

一件還在違約中

 

C公司催帳方式 :打電話加罰錢

C公司催帳積極度 : 偏消極,所以表現出來的積極可能不符合投資者期待

C公司提供投資者民事訴訟資訊:同上

 

結論與建議:

這5年來投資總結(使用系統投資應收實收統計)

應收607927-實收600667=7340

C公司要從獲利扣除手術費10%

7340-734=6506

在減掉還沒認列的後3個月破產每個月950的呆帳

6506-950*3=3656(五年來的辛酸所得,還沒算扣稅)

 

P2P與股票相比: 獲利低 風險大

除非是抱持一顆助人的心

不然沒有股票快速的金錢調度性

但有期貨斷頭的高風險性

 

整體而言

此平台對於遇到標的欠賬時

投資者必須主動寫信詢問

回覆大多使用電話

沒有提供紙本回函(要強烈跟客服要求才有)

訴訟舉證不便

 

投資理財本來就有風險要自行評估

但股票都會顯示紅色綠色給投資人知道目前盈虧多少

這塊平台的系統程式應該可以設計成有提醒的功能

不然每個標的打開來看有沒有異常有點辛苦也不符合使用者的期待

目前觀察平台已慢慢走向式微

如果沒有轉型或是提升平台當初標榜的效能

我們可能要擔心這個台灣第一家P2P平台

殞落的那一天已慢慢到來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YEN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